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01届校友---何 翼
作者: 点击:5580

职场风采
厦门保时捷中心车间经理
何翼,2001年毕业于厦门交通职业中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任厦门建发汽车保时捷中心售后副经理兼车间经理。他是热爱汽车的维修达人,是严谨求实的技术精英,是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力克群雄的成功范本。“只会维护保养换零件的,是汽车‘拆装工’。具备开阔的视野、较高的理论素养,懂得思考能够判断车辆故障并解决的,才是真正的汽修技师。”何翼如是说。
人物特写
不当“拆装工”的汽修达人
——访优秀校友何翼
何翼大概是成功校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从当年交通职业中专的一个留级生,到现在建发汽车保时捷中心的高级技师、车间经理,他在汽修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是对汽车的热爱和维修技术的痴迷,让他坚定不移地在这条道路上行走、奔跑,追逐,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1997年,何翼本着对汽车的兴趣进入厦门交通职业中专(现工商旅游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就读,金工实习课上精力十足的他,在文化基础课上却总是昏昏欲睡。一年下来几门科目不及格,他碰到了一个大问题,是留级继续学汽修还是辍学出去打工?何翼最终选择了前者。接下来,他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完成了三年学业,先后到泰成别克4S店和禾迅汽车实习、工作。
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当学徒工时,他只能给师傅打下手,一边看师傅操作,一边帮忙递送工具,却没资格亲自上阵。善于观察的何翼特别注意师傅的举动,结合在学校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很快,他就能根据操作流程及时选择不同型号的工具递送到师傅手中,大大提高了车辆维修的效率,从而赢得了师傅的赞赏。
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他逐渐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有心弥补却又不知该从何做起。恰逢2003年高职单招考试开放对往届生报名,何翼得知消息后重新回到交通职业中专,参加了高职辅导班,开始向汽车维修专业的高等教育冲刺。十年后的今天,赵丽萍老师和姚璇冰老师仍然对他印象深刻——300分的专业课,何翼考了278分。在那段为梦想打拼的日子里,他白天睡觉,晚上八点到凌晨四点进行复习。不到三个月,他居然啃完了自己在校两年都没有学好的数学课,最终以高分考入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汽修专业继续深造。
三年大学生活让何翼的专业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从前喜欢动手而厌倦书本的他,在图书馆里头啃着《汽车维修大师》系列丛书,曾经最发愁读英语的他,翻着英文词典阅读最新的汽车杂志获取资讯。“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何翼笑着说,“现在跟国外同行沟通探讨技术问题都用英文发EMAIL。英语啊,看多用多就会了。”因为喜欢车,所以选择了汽修专业,因为喜欢保时捷,所以选择了建发。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点儿都不觉得辛苦。
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何翼鼓励中职生继续升学,而不建议我们直接踏入社会工作。因为现在的我们也才17、18岁,年少气盛,急于求成,心智不够成熟,不适合直接进入社会。如果能够经过大学三年的淬炼,将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一个档次,积累足够多的学识和资本再去工作,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社会的认知度,形成自己对社会的独立判断,这时候投入工作更容易适应,也能更好地展开双向选择。
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何翼进入阳隆汽车实习,拥有极强技术能力的他得到了多家4S店的青睐,最终他选择了拥有保时捷品牌的建发汽车。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心态的何翼在参加建发汽车的面试之后,凭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敏捷的思维、开阔的知识面,一路过关斩将,经历四次面试,从两百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四个人之一。
多年汽车理论的专业学习在他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仅用一年半时间,何翼就从一名维修技师成为建发汽车旗下大众通商(进口大众)部的高级技师。先后被委派到福州保时捷和厦门保时捷担任售后副经理和车间经理。他再三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他希望刚毕业的中专生要有“想法”——现在车辆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换换零件就能修好的,拆装的工作随便一个人学个一年半载的也就会了,但是真正的维修技师懂得思考,去诊断出汽车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解决问题。他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的汽修达人,决不愿停留在汽车“拆装工”这样的层次。他也鼓励我们汽修专业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成为技术能手,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体力出卖者。
何翼进入建发汽车六年时间,在进口大众和保时捷品牌车辆的维修方面已经成了专家,他不但要为企业做技术支持,还要培训新晋技工。许多员工本科毕业,也有机械类汽车类科班出身的,但是却不知道在车间里该如何展开工作。何翼认为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规范的车间管理,包括工具摆放位置、使用程序都有严格规定;二是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没有学会全面的思考。学习理论知识不单单只是背出来这么简单,还要熟练、吸收老师课堂讲述的知识,并且要讲出来让人听得懂才算真正的理解。于是他要求员工互相讲课,通过学习——讨论——讲授——反馈,让技术人员达到理论上的融会贯通,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我们。
“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何翼感叹道,“学汽修是很枯燥乏味的, 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要沉得住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特别是刚刚接触社会时,心态一定要摆正——汽修技术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必须要用数据说话,要严谨,要一丝不苟。不能只是为了学而学,要把兴趣投入到其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技术。”
对于现阶段的汽修专业学生,何翼给出的是建议是:应在学校养成良好习惯,将来带到工作岗位去,比如4S管理,比如保持车间卫生,比如工具有序摆放、用毕及时归位,专业拆装使用专项工具等等。他反复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因为在汽修车间中,人身安全第一,维修效率第二,只有养成规范操作的好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率。他说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是慈善机构,它是一个社会最现实的机构,要想公司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努力的让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如果你对一个公司没有任何产出的话,那只能是下岗了。这观点听起来似乎有些残酷,但却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学习汽车维修,来不得半点马虎,何翼建议在校生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流逝,课余时间可以从图书馆借阅一些有关专业知识的书籍,开卷有益。上实训课时应该要自己花时间去摸索,不要只是看别人动手,自己好像都会,实际上却是什么都没弄懂。上课没听明白的地方应该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或者自己去查找答案。从车间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期望我们入行时能沉得住气,不急不躁,学会“卧薪尝胆”;实习时多干多想,积极主动,哪怕是每天打理车间卫生也是习惯养成的必然阶段,不要急于求成。
“长江后浪推前浪,做技术,我已经有些老了。”正在经历从技术支持转向管理层的何翼有些感慨。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一方面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一方面要组织企业生产和发展,从管理一个班组到管理一个部门、一个品牌店,需要的精力和知识越来越多。工商企业管理课程已经被列入他的学习计划,忙碌而充实,这就是一名汽修达人的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