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先进个人郑翠萍

作者:   点击:6024  

 

郑翠萍,女,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三校合并后任学生社团办公室主任,彭州灾区学生特别班主任。该同志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爱教育事业,大胆开拓,真抓实干,依法施教,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爱心浇灌,促灾区学生健康成长

200898,我校迎来了四川彭州灾区46个孩子入学,这些尚未完全从地震梦魇中清醒过来的孩子,需要一个特别有爱心、有激情,懂教育的老师来带他们,经校党委会讨论,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郑翠萍老师的肩上。

老师为了将阳光的种子撒进这些遭遇地震灾难阴影的孩子心田,她费劲心思,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灾区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展开了由学生会、班级干部与灾区学生“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工作,引领这些孩子熟悉校园、宿舍、食堂和同学,并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予帮助;在老师的积极努力下,许多孩子被邀请到厦门同学的家中做客,使远离家乡父母的孩子能够感受家庭温暖;当孩子们遇到身体不适或外出就医时,老师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的身边,嘘寒问暖;建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档案,协助心理健老师有的放矢地对孩子们进行逐一谈心交流,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要求学校每周末机房特别为灾区孩子开放,并派专业老师到现场指导孩子们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教会他们上网与家人亲友聊天谈心;老师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组织孩子们开展中秋博饼、包水饺,参观科技馆、博物馆,游览厦门鼓浪屿、海底世界、环岛路及海滨公园、园博苑、植物园等活动,让他们感受海浪、阳光、沙滩、绿草、树林等自然生态,舒放胸怀,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

老师的爱心深深感动了这群灾区孩子。一名孩子在作文中写道:“前几天我生病了,发烧喉咙痛得不能吃饭,我就给老师打电话,当时郑老师不在学校,她在电话中得知我生病了十分着急,冒着黑夜赶到学校带我去医院,又送我回宿舍。夜里我醒来时,看到她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稀饭,焦急地看着我,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郑妈妈,谢谢您,辛苦了!宿舍另外两名同学不知道得了什么皮肤病,手背肿痛得厉害,老师带他们去医院看了几次也不见好。后来郑老师从家里带来一瓶家人从台湾买回来药膏让两位同学涂抹,几天后他们的病就好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

老师的关爱,使这些灾区孩子很快融入到厦门这个第二故乡并爱上了这片热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他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许多同学发展了特长,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生会管理工作,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四十多个灾区孩子中就有21人担任班干部,9人担任学生会干部。

 郑老师在对灾区孩子实施关爱的同时也不忘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在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的哀悼活动中,孩子们用心吟唱《感恩的心》,泣不成声。而感恩的种子也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当他们听说我校06级陈粤闽学长身患白血病、医药费无以为继的时候,孩子们带头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并率先向捐款箱里投进自己能够省下的生活费,他们说:“当我们受灾的时候,全国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摆脱困难,重建家园,现在我们也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感受着爱而又传播着爱的美好境界,它也体现了郑老师爱心传递教育之成功。

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安排老师送灾区孩子回家乡与亲人团聚,开学时再把他们接回校学习,老师总是自告奋勇地要求亲自接送,她说她要亲自护送才能安心,还说她希望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教育好孩子。来回接送都必须坐三天的火车,非常辛苦,特别是郑老师有糖尿病需每天早晚吃饭前半小时打胰岛素,可在春运期间,火车的拥挤让你无法挪动身体,何时吃饭也算不准,更别提算好时间打胰岛素了,有一次因过了时间才补打胰岛素,因为用量没把握好,到半夜低血糖发生了,幸亏事先她自己就有准备,在没有休克前将糖果吃下去,才避免了危险的发生。然而下一个寒暑假的到来,她又毅然踏上了接送孩子们的艰辛之途。老师对灾区孩子这份但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浓浓的慈母爱,深深的烙进了每个灾区孩子的心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 “郑妈”,甚至远在四川的学生家长,彭州市教育局的同志都亲切的叫她——“郑妈”。

目前,这些从灾难中走出来的孩子,已经完全摆脱当初那些不安、拘谨、羞涩,被动地接受照顾的情形,而是阳光健康、朝气蓬勃地投身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切无不凝聚了老师所付出的爱心和辛勤汗水。

燃社团之火,炫青春风采

为了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协调能力、提升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社团管理办公室,郑翠萍老师担任社团办主任,她着手进行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正确引导和有效激励等工作,使我校的社团活动成为素质教育和德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

老师注重平时的跟踪和督导,使学生社团向“正规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她通过制定《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社团管理工作条例》,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的运作;通过执行《综合学分制中德育学分的构成及考核管理规定》及评选优秀社团、优秀社长、优秀社员等办法来激励和推动社团蓬勃发展;通过提供各种展示平台来吸引全校学生向社团靠拢。

规范的训练,使得我校在许多对外的比赛中屡创佳绩:连续三年获得厦门市为“马拉松喝彩”的啦啦操比赛金奖、在厦门市中学生舞蹈比赛中活动金奖;在厦门市中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和铜奖……艺术团在对外的慰问、联欢等演出活动中广受好评,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活跃的社团活动成了学生发展特长的平台:英语协会每次举办的英语歌曲比赛,选手们都争相演绎异域风情,顿使校园荡漾起世界各地缤纷独特的民风、民情;导游社的导游风采比赛、演讲协会的演讲比赛,都在培育着未来活跃在各风景线上和各行业上的名导、名嘴;每年校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迎新联欢会表演、到部队慰问演出、迎接国家级评估团的汇报演出、欢迎印尼友人的表演等,处处都留下了武术社、吉它社、双截棍社、跆拳道社、散打社、手工社、街舞社等社团的精彩展示和记者团、摄影协会忙碌的身影;心理协会举办的情景剧演出、“青春如歌、生命如花”的心理辅导教育及职业规划指导教育等活动,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择业提供帮助。

体育教学,育人为先

老师在学生处管理学生的同时一直担任体育教学任务。她清楚知道,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锻炼强健的体魄以外,有意识的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她的体育课充满着师生笑声与汗水营造的课堂氛围,严明的课堂纪律,丰富的活动内容,热烈的活动场面。严谨而又活泼的教学,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激发学生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用学生的话说:“上老师的课,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很累,可是我们得到的更多。”用教务处长的话说:“郑翠萍老师的课是最严谨的,也是最活跃的。”

 

郑翠萍老师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辗转奋斗在德育工作的各个岗位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勇于担当重任,不断创新,爱生如子,无私奉献,显著的工作成效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完全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