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巡礼(3)培养创新型学生的摇篮:我爱发明社
作者: 点击:7900
采访手记
在我校,有着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参加国家、省、市各项科技创新大赛屡获佳绩。这就是“我爱发明社”的成员们。
带领“我爱发明社”的指导老师陈阳明,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他不仅自身颇具创新思维,又善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爱发明社”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摇篮,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能力,充实课余生活。社员们踊跃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家长支持,奠定了他们在各项比赛中的优异成绩,为校争光。
每次活动前,先由社长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组织社员开展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讨论,用网络通知社员做好准备。活动课安排社长内容安排告诉社员,社员开展相关的活动,完成活动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平时的通知和在线讨论通过网络来开展。
社员定期学习创新思维教程。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思考创新发明项目,参加相关比赛。用每周两次的培训时间将最简单的发明技法和历年来我校的获奖发明进行分析、讨论成功发明的诀窍,社员交流创新发明构想。将社员的发明逐一分析、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各类发明奖评选。
发挥学生的经验优势,逐步积累参赛经验,催生科技创新。社员黄昭菁同学初中时,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都获奖,参赛经验丰富。平时上课时,发挥她的经验优势,帮助每位参赛选手做好参赛材料的编写,资料的收集、整理。社员烹饪101班吴志兴《组合式西餐刀架》项目参加2011年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今年参加由厦门市教育局、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市十佳青少年发明专利的评选成功入围。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每学期多次组织社员观摩市科普知识讲座,并撰写观摩心得,增加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组织全体社员参加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举办的知识产权专利的宣传周活动,并参加专利知识竞答活动,为今后的发明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团简介
成立时间: 2012年2月
社团宗旨:我爱创新我爱发明
任务:学习创新思维教程,指导学生设计思考创新发明项目;发挥学生的经验优势,指导教师观摩比赛,逐步积累参赛经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精选优秀创新发明项目参加创新大赛。
管理办法:社团由科技中心和学生处共管;社长负责日常社团事务的管理。
社团成果
第27届厦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社员七个项目入围决赛,在决赛中荣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四个四等奖。其中吴志兴同学的《组合式西餐刀架》项目(指导老师陈阳明)、郭智昊同学的《多功能线槽切割器》项目(指导老师:刘钦涛、王文华)荣获2011年度卢嘉锡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这是我校学生首次摘得此项殊荣,入围省赛后,郭智昊同学的《多功能线槽切割器》项目(指导老师:刘钦涛、王文华)获省赛一等奖。
第28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方辰晨同学的《便携式切薯格器》项目(指导老师陈阳明)、张雪同学的《防折损的U盘》项目(指导老师:刘钦涛、王文华)、李灿强同学的《高杯具电动清洁工具》项目(指导老师:刘钦涛、蔡世水)荣获三等奖。
第9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奖活动中,黄昭菁、曾诗琪同学的《易识别的一次性纸杯》项目(指导老师张剑辉)获得铜牌。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在国家级发明创新大赛中获奖。
第29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表彰暨卢嘉锡专项奖颁奖大会上,社员黄昭菁同学参赛项目《拔出插头即断电的旅游转换器》(指导老师赵丽萍)荣获厦门市青少年创新项目金牌和卢嘉锡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项奖。其他社员彭文建同学的《钳工钻床夹具》项目(指导老师:李威、陈阳明)和李宝杰同学的“音乐万年历”项目(指导老师王建凤)均获得铜牌。
第30届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社员陈必昭同学的《带集光束的食品雕刻刀》项目荣获三等奖。
同时,为表彰近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工作中的显著成绩,我校被评为第八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这是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首次获此殊荣。
现任负责人
指导老师:陈阳明
社长:烹饪134班陈必昭
社长寄语
希望每位社员在我爱发明社活动中获益匪浅。
指导老师寄语
希望社员在我爱发明社的大家庭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能力,充实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