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印象:一次难忘的异国访问

作者:   点击:2559  

印尼印象

一次难忘的异国访问

 

自从2006年泗水市与厦门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市在文化、教育、医学、经济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双方交往亲密,经贸来往频繁。在厦门,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泗水街”,这就是双方友好关系的体现。

我有幸作为厦门市学生代表第一次访问印尼,感到非常的荣幸与自豪,与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活动,让我了解到很多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

20111129,我们参观了SMP  NEGERI 19学校,他们的热情招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车子一进校门他们就已经在操场上做着迎接我们的表演各种表演:旗操、民族舞蹈、街舞、舞狮……走下车,我们发现他们全校的学生都汇聚在教室门口、操场,迎接我们的到来。观看他们的表演以后,让我震惊了,他们的表演都是让人感觉到亲切,他们的民族舞与我们中国舞蹈完全不一样,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在参观他们学校时,学校的学生很用心的把他们自己的学校介绍给我们认识。他们有一片自己的小花园,种一些树木和水果,学生将水果榨成汁让我们品尝,他们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很好,会制作蜡染、彩盘、创造小发明,他们对安全救护也是非常重视的,还当场给我们展示了救护患者的应急措施,我们还在他们校园种下了友谊之树,他们的真诚、淳朴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

我们还参观泗水多所国立学校,如: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新中三语学校等。小太阳三语国民学校的学生演奏了印尼传统乐器——昂格隆,并表演了舞蹈、朗诵、合唱等节目,让我们大开了眼界,我们还向“小演员”请教了昂格隆的演奏方法。新中三语学校的学生为我们表演了京剧选段,他们字正腔圆,神形兼备,京剧味十足;一位同学用标准的普通话演讲了《我的理想》,让我们感觉就在中国倾听演讲;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演唱《天路》,虽然这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歌曲,但他唱起来得心应手,声音如天籁之音,咬字清晰、标准,台风稳健,我们不禁跟随着他的高唱起来……

到印尼的第三天晚上,我们住进了印尼学生的家庭,他们热情招待我们,让我们感觉好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在我印尼“妹妹”的家里,我了解到:由于他们的学校没有宿舍,所以只能在早上5点钟起床,6点左右就上学去了,到下午的四点左右放学回家,因为他们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冲澡,我想,这就是他们印尼的习惯,每天早晨起来都能品尝到印尼干妈亲手制作的美味早餐。印尼人还有个习惯——用手抓饭吃,要是在中国肯定就不习惯,但既然我来到了印尼我就亲身体验了一回,还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在与homestay的学生交流中知道在他们印尼有很多的学校,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而她所在的学校只有女生。她还带我去参观他们印尼的宗教信仰的寺庙。

在印尼的这一星期,将会是我一生的回忆,虽然我们的语言有些不通,但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心是跟我们连在一起的,泗水人民的真诚相待让我了解了印尼,让我了解了印尼的风土人情,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中国与印尼的交流,泗水市与厦门市的交流,学校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离开来泗水这个美丽的城市,但我的足迹已永远留在泗水,我相信我以后会再一次到泗水游玩或是对泗水做些贡献。

我会永远记住泗水,记住泗水人民的人情。

I  love  Surab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