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教师的援疆工作与生活

作者:   点击:2790  

 

 


    福建省第六批援疆干部人才中,厦门援疆指挥部,来自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蔡伟聪老师是这批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多月以来,他的工作和生活却给我们指挥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援疆学校树立很好的榜样。

    一、工作积极、雷厉风行

    蔡伟聪老师分配在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按学校工作安排,蔡老师负责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教师的培训、对外联系师资互派学习。刚到校第三天,学校到了一批150多万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设备。设备如何验收,如何拆封、如何摆放?对于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蔡老师带领几位年轻教师,组织学生,顶着寒风,搬运设备,开箱验收,不断强调注意安全,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把设备放置到位,验收调试,援疆所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一下子见识了来自厦门特区人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赞扬

    吉木萨尔中等职业学校今年创办汽车维修专业,校长要求蔡伟聪老师制订一个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课题,蔡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先后参观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化工学校和宝明矿业厂,查阅了有关资料,用一周的时间拿出《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201441,昌吉职业技术学院两位专家来校评审时对蔡老师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度的评价。也给学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了一个范本。为此,学校领导安排蔡老师为全校专业教师和分管教学领导进行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讲座,学校专业教师和校领导受到很大的启发,目前这个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已经生成了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知、应会考核”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安装实训设备一丝不苟

    实训设备的到位面临的问题是安装和调试,学校指定了三位年轻、相近专业的老师跟随蔡老师完成设备的安装于调试,蔡老师对每一个设备的每一项目一一核对,认真检查每一台发动机、每一台车架、电气试验台,没落下一个把手、一个开关,直到每项设备均能完全发挥它的功能为止。蔡老师的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吉木萨尔职业学校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赢得老师们的尊敬。

    四、辅导培训专业教师严格认真

    学校指定的三位老师为培养对象,蔡老师根据他们的原来所学专业、技能及兴趣,进行适当分工,提供专业教材,每周定期进行专业理论辅导,结合实训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逐项进行指导,制订专业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车间设备,对师资实行每周“三个一”的培训计划:每周为培训教师进行一次教学观摩,每周为培训教师安排一个规范实训操作项目,每周安排一次检查,检查被指导教师一周完成理论自学内容和专业实训项目。三位年轻老师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动力,感受到学技术、学技能的学中难和苦中乐。

    五、兼当援疆干部楼水、电维修工

    援疆干部住的地方是新完工的宿舍楼,一进房间,由于装修质量问题,几乎每一套房子都存在着漏水、断电问题,当地物业催促三天都难上门检查,蔡老师看到这种情况,自己掏钱买了水、电工具、万用表,不管白天、夜晚,只要援疆群里微信一发,蔡老师马上应答,安排时间上门检修,用他的话说“咱们是一家,自家的事就一定要做”,这样,不管是内部漏水、断电或者外部停水、停电,援友们就呼叫蔡老师,也因此,让援疆楼的全体干部提供了水电保障。

    六、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蔡伟聪老师是个能歌善舞的老教师,别看他176斤的体重,步入舞池时节奏明朗、舞步流云,风度翩翩,丰富了援疆的业余生活,有时还会在适度的场合,流出一段唐诗宋词或毛主席诗词,陶冶了大家的情操。

    蔡伟聪老师还能拉小提琴,来吉木萨尔不久,利用到昌吉州参观考察的机会,购买了一把小提琴,每天晚饭散步回来后,经常听到他的琴声,最熟悉的旋律是“我爱你塞北的雪”,有时也能听到“在哪遥远的地方”。在福建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厦门分指挥部的援友们都很尊敬和喜欢蔡伟聪老师。

    我们每一位援疆工作的干部,不忘省委、省政府对口援疆的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和奉献,蔡伟聪老师是我们中间的一位,他的工作精神和生活态度也是我们援疆干部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