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好声音(190)美丽工商灾后重建,团员青年冲在前方

作者:   点击:2068  


 9月15日,建国以来闽南地区最大也是今年全球最大的超强台风“莫兰蒂”的到来,给厦门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创。那个绿树成荫的青青校园,一夜间被狂风肆虐的体无完肤。此时,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QQ、微信群组中不断弹出,“学校怎么样?”、“受灾严重吗?”的关切问候。

  在通讯不便中,为了及时传递最真实的校园受灾情况,第一时间抢险救灾,校团委书记唐凌老师在家中受灾情况严重之下,放下家中仅6个月的孩子,15日凌晨5点便开始招募志愿者部署救援工作,凝聚和组织青年投入灾后自救,先后组织近3800人次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参与灾后自救活动。张琳老师16日一早,便急忙赶赴学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郑晓霞老师和新媒体工作小组林恺杰等同学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到商家充电,四处搜罗信号,连续48小时校团委新媒体平台滚动播报校园受灾情况,召集志愿者重建家园,传递正能量。短短数小时,引起过万人次关注,在校的、已毕业的学生纷纷来电,主动要求到校参与救援工作。

  16日,为及时参与重建工作,数十名共青团员克服一切困难,旅管151班周晓勤、郑巧梅同学辗转4趟公交,步行10余里路到学校参与救援。为了减轻学校负担,大家自发自备水与干粮。考虑到灾后交通瘫痪,以安全第一为考量,团委控制志愿者规模,以留校生为主,64名志愿者在15日早晨8点半到校参与校园灾后自救建设。 

  已毕业的现就读于诚毅学院大三的苏忠永同学,海洋学院大三的李睿鑫同学以及财会部就业的吴佳丽等同学,看到微信中校园受灾情况,纷纷主动返校。另一边,游佳莹等迎新志愿者刚刚接过新生的行囊,志愿服务的脚步不曾停歇,立刻又投入校园灾后自救中。而还是满眼陌生的16级新生,他们也纷纷披上红马甲,一头扎进了灾后重建的人潮中,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开来,身体力行的感受什么是“做最好的自己”。志愿者队伍中还有张志娟老师家中的10岁小童,别看他个子小小,但拿起笤帚有模有样的打扫毫不含糊,跟着妈妈不惧苦,不惧累,小小的他迎难而上。

  16日开始,接过任务安排后,志愿者们马不停蹄的投入救援工作。工具不够,志愿者们等不及工具到位,在阵阵细雨中便冒雨前行,赤手空拳奋战在重建校园第一线。面对拦腰折断的大树,看似身形单薄的他们化身光头强,陀锯上阵,发挥体内的洪荒之力,吭哧吭哧的当起了“伐木工”。学生宿舍区倒伏的树木100多颗,要一一根据倒伏情况对枝干进行处理,疏通道路。1、2,1、2的加油号子声响彻宿舍区,锯断、手抬、肩扛,再对落叶扫除和清运,即便浑身湿透,志愿者们一把抹过汗水与雨水,便再次投入工作中。电锯不够,一众志愿者便轮番上阵,硬是靠着简单的手锯,锯断树枝,抬起树干,清运树叶,3小时便打通了灾后如原始森林般宿舍区进出的道路,体现了“厦门速度”、“工商速度”。

  救援工作间隙,不少志愿者们谈及家中受灾情况严重,但仍坚持到校支援。苏忠永说到,“无论走到道理,我知道自己是工商人,心系母校,为母校服务都是应该的!”吴佳丽说到,“母校需要我,义不容辞!”16级新生刘彬彬说到,“虽然初来乍到,但是一圈帮忙下来,工商变得很熟悉。”

  17日,灾后垃圾清运人手紧缺,郑晓霞老师继续放弃休息赶赴校园组织志愿者为灾后建设贡献力量,即便通讯不畅,在共青团的凝聚下仍是一呼百应。在树木倒塌四散的校园中,这一抹红,格外亮眼。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短短10小时,教学区主干道全部打通、实训楼垃圾清理完毕、教学楼通道完全畅通。

  经过48小时奋战,在学校主力部队和志愿者不眠不休的建设下,学校已基本恢复上课条件,保障18日上学秩序。18日复课后,校团委向3000名团员青年和学生志愿者发出《重现美丽校园,我们在行动》倡议,灾后重建,人人行动,呵护家园,人人有责。在团委的组织下青年志愿者再次对篮球场、排球场、班级内外和共青团绿地进行再次检查和清扫,校园正渐渐恢复整洁面貌,教学活动一切井然有序。同时,全校118个团支部展开《灾后第一课》的学习和讨论,对防灾、责任、灾后疾病防治进行学习。

  遇见莫兰蒂的同时,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的志愿者们也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越磨砺,越奋进,面对台风灾情,他们自强自救,传递正能量!眼前这些穿着红马甲的90后、00后,他们身上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乐观开朗,勇敢上进。

  台风过后,木耳在树缝中顽强生长;大树在狂风中傲然挺立;鸟窝在折落的树枝中孕育出了新生命。面对灾难,他们淡定自若,用年轻人的表情包精神化解困苦,为重建工作加油鼓劲。在重建中,他们自在、自如、自然、自信,这种从容淡定无疑来自只有厦门人才有的对自己城市的‘家园之感’,来自美丽厦门赋予你我的安全感,来自坚强勇敢、乐观不屈的厦门精神。遇见灾难,是困难,更是磨砺。他们是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年,他们是聚拢在共青团周围,朝气蓬勃的共青团员。只要有需要,他们一定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