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作者:工商旅游学校办公室 点击:4354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厦门市教育信息化2016-2018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学校整体搬迁前,各校校园网站已开通使用,2008年搬迁至集美文教区,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按照省、市相关要求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八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120间、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人学术报告厅3间,3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教师及行政人员拥有近300个云盘。实训专用教学软件46个,2万册电子图书、馆藏音像制品3097盘,随书光盘 1398个、超星歌德电子书阅读机1台(内含3000册正版图书、每月更新150册电子图书),2013年搭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Moodle教学平台,建有完成的网络课程6门。2016年5月16日被批准为福建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016年12月被批准成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校。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淘汰与逐步更新并存,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不顺畅,信息资源不共享,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有不小的差距。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出发,强化互联网思维,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注重实效、创新发展为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以535工程为抓手,即5大校园(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3个学区(校、家、企)、5条空中走廊(教学、科研、培训、管理、服务),以数据集中、交换、共享为有效途径,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能力和学生数字化环境学习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校园网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校园,为建设“国际视野、全国一流、福建第一”的办学目标强大支撑。
四、主要任务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搭建智能、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平台。改造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进一步完善接入网建设,完成万兆主干,千(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提高网络运行管理的专业水平,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网络系统、主机(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2. 建设未来教室(实训室)。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建设智慧教室、云课堂教室,VR/AR实训室,创设新型的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复合型教学环境,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做的协调统一。
(二)应用平台和数据交换中心建设。
(1)建设教学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学生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校企一体化合作系统平台等。
(2)数据中心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设信息化校园综合门户,统一信息编码标准,实现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PORTAL一体化桌面以及学校已有系统的整合;第二步:完善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扩展业务系统,将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的大框架中,实现各个管理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第三步:对已经建设的各级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层面的整合,实现完整的信息化管理驾驶舱,建设智能化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分析系统。
(三)数字化资源建设。
1.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作业、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课件、软件、图片、视频、音像等)的教学资源库,每年校本资源增加或更新1000个以上,每门课程每年开发2个高端资源,微视频每年新增500个。
2.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第二学习中心。
3. 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传统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形成素材多样、动态更新、应用灵活的课程包,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四)校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1.开发一系列移动终端应用,推出移动校务、移动教务、移动图书馆、移动数字后勤、掌上VPN、掌上一卡通等。
2.升级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
3.建设节能监管平台,对全校水、电、油、气等的使用进行全面监管和控制,实现能耗监测、空调智能监控、照明智能监控等。
(五)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1.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力争到2020年拥有网络实名学习空间的教师和学生达到60%以上。
2. 在线课程覆盖全校所有专业30%的课程。
(六)师资队伍建设。
1. 完善校本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制度;
2. 每年举办校级微课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福建省和全国“三优联评”活动;
3.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4. 广泛开展基于MOODLE平台的泛在学习、基于APP的创客式教学、基于BYOD的移动学习、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基于清华在线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等实践;
5. 开展网络课程与资源建设,举办校本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评比活动;
6. 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申报市级及以上课题。
(七)学生信息化学习。
1.逐步实施“wifi全覆盖,手机全放开”,为泛在学习提供信息环境;
2.丰富学生信息化学习体验,掌握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信息化学习方式;
3.开展基于STEM的创客教育实践活动;
4.经常性开展主题研究和网上协作学习与交流,形成特色;
5.开辟学生作品网上大展台,举办校园信息技术成果展;
6.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厦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
(二)健全组织,加强指导。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行业、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八处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实施计划。邀请合作高新企业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合作伙伴,为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提供咨询、研发、培训、保障等技术合作服务。
(三)强化管理,大力推进。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
(四)落实责任,确保安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共同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五)加大投入,效益优先。增加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经费预算;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与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应用、维护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2016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