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支教体会(四):西吉暂别,援宁永续
作者:图文\郭晴浓 点击:4115 日期: 2020/7/6 10:27:33

提笔才意识到,这应该是我最后一篇关于西吉支教的文章了。拉开窗帘,校门口的景象让我仿佛看到去年9月4日那个下午,第一次提着行李箱走进来的情景。庆幸的是,这一年总算没有辜负前来支教的初心,也收获了许多意外的肯定。
与众多此次同行的教师相比,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他们大多是有二十多年教龄、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老教师,有些甚至是连续第六年援宁,为闽宁教育事业助力的好榜样,我深知与前辈们相比,经验和能力还相差甚远。不过有幸得到上级的肯定与鼓励,在前来支教的40余位教师中,我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第21批闽宁对口支援优秀支宁教师”、“先进工作者”,同时,在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两项教学能力比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优秀支宁教师”这个荣誉沉甸甸的压在肩上,化为一种无形的动力鞭策着我在教学道路不断成长。
为人师表,但求无愧于心。回想起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我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完成职责,凭借我在市、省、国家信息化大赛中积累的教学经验,通过讲座、培训、示范课等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西吉;为了把歌声和色彩挥洒在西吉的大地上,又不给学生增加经济压力,我用自己的生活补贴从网上购买绘画、剪纸、喷涂材料,带着学生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在语文教师紧缺的情况下,我自告奋勇承担了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每周的作文批改中发现因各种原因在生活和心理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并且和他们成为朋友;钢琴教师短缺时,本着“哪里需要去哪里”的想法,结合自己的钢琴特长,担任学业水平测试幼儿专业钢琴教师,在午休时间、晚自习时间带领学生突击复习学考的曲目。对所有教授过的学生,我利用休息时间在宿舍不厌其烦和他们谈心交流,在心理上和生活上提供帮助,用心成为了学生口中“能够走进心里的朋友”。
在教学理念引进方面,我在西吉职业中学开展《信息化教学技术教学应用讲座》,为全校教职工开展继续教育专业课三级培训,助力高效课堂建设;利用信息化示范课把国赛获奖作品送进西吉;竭尽全力补西吉职业中学信息化教学短板,指导学校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动职业学校互联网+教育及信息化建设,真正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助力西吉教育脱贫。
课余时间也被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社团工作方面,指导学生美术社团、合唱团排练、团委礼仪队训练、学生演讲比赛等,把新鲜的理念和血液注入西吉。
我在课堂上致力于让学生们看到外面的美好世界,鼓励他们在有限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知道人生不是他们作文里写的那样“我妈说将来只能回山上种地”,文化脱贫才是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一年的时光,回想刚开始来的时候吃不惯胡麻油的味道,总是想着家乡菜,可以后再想吃一顿胡麻油的西北饭菜怕是不容易了。刚来到这时,面对洗澡等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现在想来实在是人生中一段不可多得的经历。
我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但闽宁合作没有终点。我看到热情的宁夏人对福建人热忱的感激,村子里的大墙上赫然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福建人”,我何等的荣幸可以代表福建人来做宁夏的挖井人。
有太多的感谢不曾说出口。感谢西吉县职业中学在物质供给本不富足的条件下竭尽全力给我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感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一年来强大且源源不断的后方支援,感谢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的认可与嘉奖,感谢西吉的娃娃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最后感谢自己这一年对初心的守护与坚持。
西吉,暂别!
援宁,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