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后,如何针对突发情况做好心理应激处理
作者:心晴姐姐 点击:3169 日期: 2020/9/25 15:03:10
复学后的一天,在上课过程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位同学突然咳嗽不止、状态欠佳,李老师用班级体温枪测得该生体温为 37.5℃。同时,李老师发现咳嗽学生和班上其他同学都出现了紧张、害怕等情绪,该怎么办呢?
疫情隔离结束后复学,并不意味疫情完全远离我们。复学后,学校的人员密集度大,学生中出现类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状,会引发学生的集体恐慌情绪。
在无法断定当事学生病因的前提下,李老师要冷静下来细心梳理当前的情况,然后在第一时间与该班班主任和学校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有序组织学生配合学校做好安全应急处理,严格按照学校防控措施来防控,降低疫情恐惧感。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李老师要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尊重、关爱学生的前提下,从心理上稳定学生情绪,稳定班级秩序。那么老师们可以怎么做呢?
1.老师要有稳定的情绪,学生才有安全感
非常时期面对突发情况,授课老师情绪稳定,是学生有安全感的前提。这是由于课堂上学生是通过老师的情绪和行为来感知世界的。如果此时老师表现得特别紧张焦虑,学生也会第一时间感受到,并且会感到更加紧张害怕。而在课堂现场,留给老师自我调整的时间比较少。
所以,李老师首先可以试着觉察自己:感受当下自己情绪的有哪些,比如:紧张、惊慌、恐惧等。其次李老师要调动自己的认知,接纳这些情绪,因为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任何人产生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
接着,李老师可以用腹式呼吸法,进行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时缓解紧张、恐惧的慌乱情绪。最后,李老师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如“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当下情况”等。
2.稳定学生情绪,接纳疫情下的现实提高学生自我觉察和自我保护能力
面对学生产生的情绪反应,李老师可以仿照上面自我稳定情绪方法帮助学生调节。首先李老师要认同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们的情绪,并引导学生认识到, 在未知的灾难面前,焦虑、恐惧等都是人之常情,适当的应激也有助于我们提升警惕,更好地应对未知情况。
其次,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腹式呼吸法的练习,调整学生的情绪。最后,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3.因势利导,换位思考,启动班会课模式
在配合好学校防控的过程中,无论李老师是否该班班主任,都可以将自己的课堂变身班会课现场,把突发问题生成教育学生成长的课堂资源。
以下课堂环节可供参考:①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可随堂分享,也可以匿名上交随机抽取分享。目的是正常化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倾诉心中的想法,从而稳定学生情绪。②引导学生认识到复学后的现状,并进行换位思考。可以讨论“如果当事学生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感受如何?希望被老师和同学如何对待?”等问题。③引发学生的共情反应,营造温暖、积极的心态。李老师依据校情,引导学生相信学校、相信同伴、相信自己。
温馨提示:如果当事老师因自身原因,无法对班级学生开展相应的引导和干预,则可以让该班班主任或被该班学生信任的老师或学校心理老师开展相应的后续心理稳定工作。该班学生和当事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持续跟踪一段时间,班主任后续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开设系列主题班会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带领学生书写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祝福,也可视情况需要给当事学生写一份全班祝福。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让他们团结在一起,提升班级凝聚力。
责任编辑:林龙欣文
稿来源:福建省心理协会《抗疫复习后教师助学心理指南》
摄影: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