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作者:   点击:4416   日期: 2020/11/12 10:04:29

按厦门市教育局2月9日印发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预案》(厦教发〔2020〕7号)要求,结合疫情发展新态势,现对我校2月6日发布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的通知》(厦工商旅校〔2020〕21号)进行修订,制定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如下。

一、成立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庄敏琦校长

副组长:赵丽萍副书记、杨经葵副校长、黄国强副校长、蔡世水副校长

成员:相关处室负责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防疫办),作为协调办事机构,挂靠总务处。防疫办主任由总务处主任章正荣兼任,办事员为医务室全体及有关指定人员。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事机构为防疫办,挂靠总务处。防疫办主任由总务处主任章正荣兼任,办事员为医务室全体、指定的总务人员。

设防疫应急工作办公室(和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致),挂靠总务处,防疫应急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总务处主任章正荣兼任。

二、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项工作小组,分数据审核组、管理保障组、德育工作组、宣传督导组,成员如下:

1.数据审核组

组长:庄敏琦

副组长:赵丽萍副书记、杨经葵副校长、黄国强副校长、蔡世水副校长

成员:马荣村、总务处(疫情防控应急办公室主任)章正荣、医务室负责人陈晓娟

【应急任务】对异常情况及产生疫情的上报信息,进行校级终审;对重大事项及异常事态制定应对决策

2.管理保障组:

组长:蔡世水

副组长:马荣村、章正荣、刘永良、吴建华、张保刚、谢丽玉、魏城林

成员:刘钦涛、刘丽娟、陈丽珠、邱晓晖、陈晓娟、当班保安员

【应急任务】在数据审核组指导下,按上级应急流程,调度应急人员,执行应急处置措施;报送突发材料;与辖区卫健部门联防联控;组织防疫应急演练;安排一对一跟踪特殊教工。

3.德育工作组

组长:黄国强

副组长:谢丽玉、刘永良、唐凌、郑晓霞、陈丽珠、戴秋红

成员:六个专业部德育主任、班主任(含实习班)

【应急任务】安排一对一跟踪特殊学生;具体处置有关学生疫情;实施应急家校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协同宣传督导组处置有关涉生舆情问题。

4.宣传督导组:

组长:赵丽萍

副组长:马荣村、庄泽梅、章正荣、刘永良、吴建华

成员:王霜玲、唐凌、陈丽珠、郑晓霞、陈群、陈婷婷、相关处室、专业部负责人、督导室成员

【应急任务】在数据审核组指导下发布疫情公告;个人获授权后,担任应急事件校方发言人;师生发生突发变故的慰问座谈工作;舆情处置;督查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

三、应急工作适用情形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1:其他省、市学校出现病例,本市学校未出现;

情形2:本市其他学校出现病例,本校师生未出现;

情形3:本校师生出现病例。

四、疫情防范与应急措施

(一)情形1:其他省、市学校出现病例,本市学校未

出现。按本区、本校既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全面组织排查,充分做好应对疫情组织准备、人员准备和物资准备,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排查建档。调查过去14天有湖北及疫情重点地区进出经历(或密切接触者)的学生、教职工及其家属,建立台帐,向市教育局和集美文教区、区疾控中心报告;发现疑似症状,及时报告处理。

2.组织健康管理。组织、指导过去14天有湖北及疫情重点地区进出经历(或密切接触者)的学生、教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居家(或在1号楼、9号宿舍楼)隔离、健康管理,并要求其向居住地社区报告。

3.建立一对一每日了解机制。建立与离校返乡师生的联系机制,每日了解掌握离校返乡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醒师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

4.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范知识,科学做好防范工作。

5.开展环境整治。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加强校园消杀工作,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装备到位、防护到位。

7.加强疫情防控监测。每天晨午检,严格执行师生因病缺勤登记、跟踪制度,对在校师生实行疫情日报制度,加强因病缺课监测,落实学校各项防控工作。

8.其他必要应急措施。

(二)情形2:本市其他学校出现病例,本校师生未出现。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落实好情形1措施的基础上,落实以下措施:

1.全面启动疫情防控监测

在一卡通中心和勤智楼与明礼楼之间的空地设置隔离室(帐篷),在靠山体公园的人行道、宿舍区医务室外侧、宿舍区大门外空地,安装隔离帐篷,用以留观身体异常的师生。

宿舍楼1楼空出1间,作为晨检异常学生临时观察间。在宿舍区1号和9号楼设置隔离房,用来暂时隔离与发热密切接触人员。

做好因病缺勤师生的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强化通勤车管理,在教工上车前,应对教工体温进行检测,并做好登记;因病缺勤学生需要体温恢复正常、其他呼吸道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

2.执行“五个一律”

即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除施工需要外,非本校员工的车辆原则上不得进校;其他确实需要入校的车辆,车辆统一在山体公园一侧停放,接受车辆外观消毒,人员步行入内办事。

3.强化心理干预。心理咨询人员立即开展师生、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工作。

4.执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管理保障组及时了解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报送防控信息。

5.根据指挥部要求,采取其他必要的应急措施。

(三)情形3:本校师生出现病例

在落实好情形1、情形2措施的基础上,落实以下措施:

1.疫情处置

(1)发现疑似病例。师生在校期间,经校医判断有疑似早期症状(如发热、乏力、干咳等)和异常情况的,按我校防控应急预案流程启动应急预案,戴上医用外科口罩,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由120送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学生由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教工由部门负责人通知教工家人,前往医院对接;防疫办公室向集美区疾控中心和市教育局报告,保卫处协助对密切接触者安排隔离,直至就诊报告与新冠肺炎无关。

(2)发现确诊病例。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在其指导下加强教室、寝室及学校公共场所等的消毒与通风。协助卫健部门对密切接触师生实施医学隔离。

2.响应方式

(1)数据审核组指挥全局,管理保障组、德育工作组、宣传督导组立即行动,分工响应。一人一案制定应对方案,落实好观察、隔离、就医、登记、追踪、报告等全程管理,直至症状解除;

(2)对接触过疑似人员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隔离观察;

(3)对症状发生区域实施消杀,停止可能造成感染或症状扩大的一切活动;

(4)基本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协助医院、家庭做好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对接触过疑似人员的人员实行健康管理;向市教育局、集美区疾控中心和其所在社区报备

3.善后与恢复工作

(1)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对疫情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全面整改;对患病、医学隔离观察对象的教职工和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解除隔离,经卫健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复工。

(2)专人负责制。学校按部门辖区管理权限,一般从所在部门、专业部指定专人与治疗中、隔离中的教工或学生进行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关心心理健康。保障因病误课学生学习。对因病误课的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校内考试的,应安排补考,不计入档案。心理咨询室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工作。

(3)报告流程

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信息报送组在第一时间向市教育局及集美区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内容含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人员姓名、性别、居住地(籍贯)、主要异常情况等。处置过程中,由信息员陈晓娟将事件发展变化动态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宣传督导组启动校方发言人程序。

五、应急响应终止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市指挥部发布应急响应终止的要求终止实施本校应急预案。

六、相关保障

针对专项案例,对照教育局防控工作与我校有关的7个指南和我校制定的防控工作 “八制”执行。7个指南为:防控寒假及返校(回家)工作指南;师生返校隔离工作指南;开学入校体温检测工作指南;文体活动工作指南;食堂管理工作指南;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工作指南;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指南

八制为: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及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