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探索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郑波名师工作室活动小记

作者:文\厦门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 李静清   点击:10585   日期: 2021/6/8 11:15:13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内涵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厦门市中职物流郑波名师工作室于6月3日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开展研讨活动。

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钟美荣和张婧两位教师面对相同的主题《非关税壁垒的新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

钟美荣.jpg

钟美荣老师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之后,抓住学生对时事感兴趣的切入点,通过分析时事融入课程思政,达到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在工作生活中识别技术性壁垒措施的能力,意识到贸易保护的客观存在性。分组课前准备,结合“新疆棉事件”等时政热点,通过展览馆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将任务分析写在纸上、贴墙上,由学生作为主讲,轮流听各组主讲讲解并评价点赞,写出各组的关键词。最终引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和作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法,精心设计过程,让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婧.jpg

张婧老师言语生动,思路清晰。以《中国-欧洲:冻虾仁遭退货案》导入课程,引出绿色壁垒的含义和表现形式,通过学生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判断出对应的绿色壁垒形式,归纳出绿色壁垒的特征,在能力提升上设计头脑风暴《我国外贸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知识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驱动性问题,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素养得以提升。

郑波.jpg

最后,郑波老师进行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探索》为主题的讲座,首先需要明确思政目标,再将目标逐一拆解到核心素养或技能点上,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匹配。郑波老师提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承载思政内容,鼓励由学生完成资料收集,呈现资料的情景化、故事化、案例化、任务化、问题化,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课程思政效果。这堂讲座解答了工作室成员存在困扰的“什么是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引成员在今后的课程中如何有效推进课程思政。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同课异构的学习交流,互动研讨的思维碰撞,为教师搭建了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样的主题,构建了不同的精彩。此次工作室成员研讨,对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亮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反馈, 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交流教学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